“科技翅膀”助力秦岭南麓“红果”飘香

——老庄镇火龙果开花期技术培训到田头

当前,秦岭麓的夏日阳光炽烈,老庄镇杨家坡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内,一列列整齐的支架上,仙人掌状的枝条舒展,饱满的花苞缀满枝头,静待着绽放的洁白花朵。为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筑牢乡村振兴科技根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老庄镇科技特派员周佳玥,近日协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骨干,深入火龙果基地,开展开花期专项技术指导。

    

该基地占地30余亩,是陕南规模化种植红心火龙果的标杆。依托当地山丘坡地四边无遮拦的地理优势,基地创新采用高标准大棚栽培,既能达到全天日照状态,又能有效克服雨季对花果期的不利影响,显著降低了溃疡病等病害风险。基地采用有机标准种植,循环使用杨家坡村智能化标准蛋鸡养殖场的优质无菌发酵鸡粪施肥,既实现生产资源有效配置又保护了青山绿水的生态本底。通过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金”模式,基地成功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务工,熟练掌握火龙果种植技术,又实现了经济增收,走出一条生态与生计双赢的新路径。此外,基地还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不断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持续提升火龙果的品质与产量,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正值火龙果开花坐果的关键阶段,做好火龙果修剪、水肥管理及人工辅助授粉是保花保果的核心任务。”基地负责人杨贵忠指着一排排垂挂的花苞,边查看火龙果长势,边与周佳玥交流。

经过细致踏勘,科技特派员就栽培技术上的问题与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精准把脉,开出技术良方。周佳玥指出:园区整体存在枝条过密、透光不足问题。每株要选留健壮枝条,要及时剪除衰老、病、干、细弱的枝条并及时抹除萌芽,保持通风透光集中养分供给优势花苞

“有的花苞很容易就脱落,坐不住果,这是什么问题?我们要怎么解决呢?”工人向科技特派员求助。“咱们园区主要种植红皮红肉型火龙果,这种自花授粉坐果率较低。可以在花蕾膨大期增施磷钾肥,并在开花后及时人工辅助授粉提升坐果率。”周佳玥耐心地解答。

近年来,老庄镇党委充分发挥产业党委“红色引擎”作用,将科技特派员作为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持续搭建“田间课堂”与“院所实验室”的对接桥梁,老庄镇积极引入新作物、示范新技术、转化新成果,让科技翅膀助力火龙果等特色产业振翅高飞。下一步,老庄镇将持续深化村企共建产业新模式,嫁接资源、聚合力量,做强农业产业,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