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城固县情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专题专栏

关于城固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14年4月28日)

                                                

——2014428在城固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城固县财政局局长冯长春

尊敬的各位代表:

你们好!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大会报告城固县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恳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3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各项决议,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增势平稳,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收支任务。

(一)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8,713万元,同比增长16.3%,增收5,416万元,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325万元,占年初预算19,700万元的103.2%,超收625万元,同比增长23%,增收3,806万元。

2013年,全县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性收入193,302万元,同比增长12.5%,增加21,549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95,667万元,同比增长11.3%,增加9,723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92,178万元,同比增长14.7%,增加11,839万元;税收返还性收入5,457万元,同比减少13万元。

2013年,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财政支出预算为101,775万元,在预算执行中,上级财政增加补助、零星增人及调整工资增支等,支出预算增加81,179万元,经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年财政支出预算为182,954万元。

2013年,全县财政支出完成211,118万元,占预算182,954万元的115.4%,同比增长15.6%,增支28,518万元。(具体支出项目完成情况请见附表1

2013年,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我县上解上级财政转移性支出5,507万元,其中:体制定额上解支出4,538万元、垂直管理单位经费上解支出658万元、出口退税超基数上解支出16万元、其他专项上解支出295万元。

2013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转移性收入及调入资金共计216,673万元,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加转移性支出合计216,625万元相抵后,当年净结余48万元,加上以前年度净结余-2,032万元,全县累计公共财政预算赤字1,984万元,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既定目标。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3,368万元,同比增长76.2%,增收1,457万元;争取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12,703万元,同比增长57.9%,增加4,657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3,066万元,同比增长48.7%,增支4,281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用于平衡公共财政预算1,903万元。

2013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级补助共计16,071万元,与政府性基金支出和调出资金合计14,969万元相抵后,当年净结余1,102万元,加上以前年度净结余2,985万元,全县累计政府性基金结余4,087万元。

以上是2013年度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快报数字,待省、市与我县财政决算结束后,才能准确反映出全年收支及其平衡的最终结果,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二、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特点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3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狠抓各项增收节支工作,以保工资、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在保障改善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组织收入与争取上级支持齐抓,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一是组织收入取得历史突破。从绝对总额来看,我县2013年地方财政收入总量首次跃上2亿元台阶,增幅达23%,连续两年稳居全市前两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总量均排名全市12个县区第4位,较去年提升1个位次,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从入库进度来看,上半年提前17天实现双过半目标,下半年提前12天完成全年任务,收入完成进度始终排名县区前3位;从收入质量来看,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52.5%,比去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14.5%,比去年下降6.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稳步提高。

二是争取资金创出新的佳绩。从总量来看,全年共计争取上级各类补助收入193,302万元,同比增长13%,新增21,549万元,其中:争取返还性收入5,45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5,66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92,178万元。从增量来看,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9,710万元(含返还性收入减收13万元)、上级专款补助11,839万元。从县区名次来看,我县当年各项上级补助收入的总量、增量均排名全市第1位,尤其是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成效显

三是支出规模实现迅速增长。从支出总量来看,我县2013年财政支出总额继十一五末跨上10亿元台阶后,又一举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1亿元,提前实现十二五末财政支出翻一番的奋斗目标。从全市排名来看,我县财政支出总量连续5年稳居各县区前3位,2013年全县财政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达10%,较去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从人均水平来看,全县人均可用财力由2012年的5.5万元提高到6.1万元,新增5,770元;人均财政支出由2012年的9.95万元提高到12万元,新增2.05万元,县级财政保工资、保运转、惠民生、促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是支出结构调整稳中趋优。从支出总额来看,最多的是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支出,总量达到5.6亿元、3.6亿元、2.4亿元和2.03亿元,分别占财政支出总额的27%17%11%10%。从重点支出来看,全年民生类支出总额高达18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85%。其中:文化体育支出、社保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环保支出分别比去年提高54%67%22%52%,财政支出的公共性特征日益明显。从新增财力安排情况看,2013年全县新增可用财力1.67亿元,其中安排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5亿元,占新增财力的90%,确保了民生支出两个80%目标的圆满实现。

(二)支持经济与保障改善民生并重,加快和谐城固建设

支持经济建设方面:一是继续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机遇,全年共计争取到位上级财政各类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资金13.2亿元,有效弥补了县级财政投入不足。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筹资1,593万元支持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和新品研发,安排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及建设资金325万元、工业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带动园区完成投资6.73亿元,不断加快三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落实泛亚公司、丰泰纺织等15户企业流动资产贷款贴息912万元,拨付规上、限上企业和驰名商标创建企业奖励资金241万元,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严格执行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全年办理振华生物、天然谷出口退税362万元、拨付陕飞公司装备制造业税收列支返还322万元。四是采取压一般、保重点、调结构的理财方式,从有限的县级可用财力中挤出资金配套重大项目建设,其中:汉江平川段综合整治工程600万元、陕南移民搬迁3,702万元、保障性住房建设1,000万元、张骞墓申遗1,000万元。

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坚持民生支出两个80%”要求的足额落实,全年财政民生投入1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85%教育方面,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全年累计投入8,519万元,足额落实了学前免费教育、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学生公用经费和国家助学金、营养改善计划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受益学生8.03万人次。医疗卫生方面,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全年累计投入1.55亿元,使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县城乡居民近48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其中: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50元提高到300元,报销限额提高到15万元;十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25元提高到30元;落实药品三统一综合补偿、村医补助和3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补贴资金2,330万元,全面实现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社会保障方面,一是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由55元提高到60元,参保率达100%,为全县6.1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兑付养老金6,695万元;兑现4.34万名民办教师、农技员及铁路民兵等13个特殊群体养老工龄补贴865万元;二是加大社会困难群体救助力度,给2.81万名城乡居民发放低保金5,437万元,为5,623名优抚对象落实各项补助2,888万元,安排流浪乞讨、城市三无人员等弱势群体救助金50万元;将困难残疾儿童生活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100元,为全县155名孤儿、8,266名重残人员发放生活补助493万元;三是足额落实社会福利扩面提标政策,3,165名五保户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400—3,600元,落实供养资金1,483万元;拨付2.57万名高龄老人保健补贴3,823万元,享受范围从80岁扩面到70岁并将补贴标准提高1倍;为全县60岁以上城乡计生失独家庭夫妇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0元和800元,并一次性拨付201210164户失独家庭扶助资金354万元,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支持就业方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和贴息补助501万元,争取就业专项资金1,125万元,投入70万元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全年新增就业6,647人,1,720“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方面,落实财政资金2,70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开工建成保障性住房2,301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40户,发放1,5133,978名困难群众房租补贴218万元;筹措整合移民搬迁建设资金1.8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3,702万元),支持开工建设安置点28,安置搬迁户2,910户,力求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和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快城镇建设与三农投入并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化建设方面:一是争取资金1.6亿元,支持柳林军民合用机场建设;县财政投入800万元用于机场快速干道亮化绿化工程,共计安装18米高杆灯1盏、路灯1,620盏。二是筹集城区绿化亮化工程资金1,795万元,新装路灯136盏、景观灯具4.5万个、新栽行道树643棵、补植绿化带近900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主干道亮灯率分别达到37%98%。三是落实体育运动中心建设资金396万元;补助江滨公园、城区广场维护经费22万元;投入35万元实施城区20座公厕免费开放;兑付全县258名环卫保洁员及垃圾清运司机工资246万元,发放标准由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980元;拨付金华路重点项目建设资金853万元;筹集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资金300万元、城市垃圾处理及卫生填埋工程资金2,720万元,促进城镇面貌更加靓丽。四是争取崔家山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资金1,100万元,带动重点镇完成投资7.53亿元;制定出台县对重点镇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切实增强重点示范镇财政保障实力。

三农投入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筹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2,571万元,大力支持生猪、柑桔、粮油、蔬菜等优势项目;落实柑桔、茶叶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880万元、争取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补助资金1,028万元,支持12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28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全年新培育农业园区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个、家庭农场6个;筹措资金1,943万元,用于实用技术推广、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动植物疫病防治和农资现代网络建设,不断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加速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筹措便民桥、农村沼气和人畜安全饮水项目资金4,703万元,争取病险水库加固、一江五河治理、小流域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3,539万元,拨付粮油高产创建、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2,959万元,着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951万元、基层党建工作经费110万元,落实114名大学生村官生活补贴及社保补助55万元、3,164名正常离任村干部及2,654名计生中心户长发放生活补助327万元;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累计投资6,139万元实施村内道路、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156个,涉及150个村,直接受益群众23.06万人。四是投入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资金200万元,新建及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84个,当年竣工投用56个;落实镇文化站活动经费167万元,争取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98万元,建成2个镇文化站、4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补助108万元免费放映公益电影4,707场,大力支持农村文体事业发展。五是争取天保工程、森林抚育和荒山荒坡造林绿化补贴资金612万元,安排秸秆禁烧工作经费238万元,兑现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资金228万元,切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六是足额兑付各项惠农补贴,全年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退耕还林补助5,701万元,拨付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561万元,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深化财政改革与加强监督并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深化财政改革方面: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改革,协助全县各级各部门征集、筛选、上报项目238个,申报补助资金3.5亿元。二是大力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在政府预决算信息向社会全面公开的基础上,2013年选取38个一级预算单位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信息,公开率达50%以上。三是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正式启动,县镇预算单位集中支付覆盖面达100%,全年办理业务2.2万笔、金额22.7亿元,其中:直接支付占4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制定出台《城固县县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县预算单位办理公务320,财政资金管理流程日趋规范。四是硬化预算约束,狠抓预算执行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年追加部门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同比下29%,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下5.1%确保了中央八项规定的有效落实。五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认真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办公用房出租出借清理工作,规范国有资产、国有股权处置转让行为,全年入库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24万元,同比增长2.8倍。

加强财政监督方面:一是深化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全年审核项目217个,评审金额3.44亿元,审减资金3,867万元,审减率11%。二是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集中采购规模达3,081万元,其中:工程货物类占82%,节约资金616万元,节支率20%。三是加强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正式启动非税收入电子化征缴系统,首批纳入试点单位17个,全年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7,388万元,实现调控收入388万元。四是狠抓财经政策宣传培训,全年举办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财会人员专题辅导、农村财务人员支农政策培训24期、参训2,400人次,有效增强了财务人员法治观念和业务素质。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县财政收入迅速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加快发展、理财水平明显提升。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全体财税干部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谨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县财税工作的各级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受宏观经济下行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保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困难加大。二是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落实教育、卫生、社保、移民搬迁等民生扩面提标政策,以及配套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财力支持,收入增速放缓与支出刚性增长、新增财力有限与增支因素较多的矛盾非常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仍需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到位率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广泛听取各位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

三、2014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一)全县财政工作指导思想

2014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创业腾飞和建设六个城固战略部署,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税改革;合理安排收入预算,稳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公开,努力为全县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并结合我县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在财政部门深入各镇及县级预算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充分听取各级各部门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测算全年财力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县2014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按增长15%安排,收入预算为23,400万元,加上上级财政年初已明确对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97,182万元、预计下达民生补贴类专项转移支付补助59,705万元,全县财政收入总计为180,287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5,196万元后,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可用财力为175,091万元,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75,091万元。

1、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预算23,400万元,较2013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5%

分部门安排情况:国税部门收入2,250万元,同比增长22.2%,增收409万元;地税部门收入18,000万元(含耕契两税),同口径增长12%,增收1,924万元;财政部门收入3,150万元(剔除耕契两税),同口径增长30.8%,增收742万元。

分项目安排情况:税收收入19,580万元,同比增长12.7%,增2,202万元;非税收入3,820万元,同比增长29.6%,增收873元。

2、地方财政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2014年全县地方财政支出预算175,091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数增支73,316万元,增长72%,其中:

按支出功能科目划分:

1)一般公共服务18,888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13.3%

2)国防153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57.7%

3)公共安全6,967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6.2%

4)教育48,54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36.1%(主要是将上级预计下达专款14,636万元打入年初预算盘子);

5)科学技术325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10.5%

6)文化体育与传媒1,994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下降28.3%(主要是2013年安排张骞墓申遗专项资金一次性因素);

7)社会保障和就业19,072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122.6%(主要是将上级预计下达专款12,307万元打入年初预算盘子);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3,93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277.7%(主要是将上级预计下达专款14,960万元打入年初预算盘子);

9)城乡社区事务3,74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41.2%(主要是安排机场快速干道绿化亮化工程经费、提高环卫工人工资标准、安排建制镇规划经费等);

10)农林水事务29,972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180.1%(主要是将上级预计下达专款17,802万元打入年初预算盘子、提高村及社区运转经费保障标准等);

11)交通运输79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2.8%

12)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2,414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下降5.4%

13)商业服务业金融监管等事务1,814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34.6%(主要是安排丝绸之路旅游文化宣传专项经费增支);

14)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1,29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9.8%

15)住房保障支出8,343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63.6%(主要是落实陕南移民搬迁县级配套资金增支);

16)粮油物资储备事务459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长15.3%

17)国债还本付息支出1,040万元(主要是2011年财政部转贷我县3年期地方政府债券到期还本支出增支);

18)节能环保及其他支出5,330万元(主要是安排环境保护经费、项目策划包装基金、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及综合整治经费、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预留项目配套支出等)。

按支出具体用途划分:

1)用于全县干部职工工资性支出74,913万元,占42.8%。

2)用于落实教育、社保、医疗卫生、三农等改善民生支出73,598万元,占42.1%(其中:县级配套民生支出13,983万元,主要包括:村(社区)运转经费、离任村干部、计生中心户长补助等1,970万元;农村五保、高龄老人补贴、城乡低保等社保类民生支出3,550万元;双高双普、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困难学生补贴等教育民生支出3,561万元;新农合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三统一补偿等医疗卫生民生支出760万元;计生事业费811万元;环卫工人工资补助331万元;预留项目配套支出3,000万元);

3)用于配套重大项目建设以及安排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支出11,786万元,占6.7%(其中:安排工业、中小企业、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项目策划包装基金1,000万元;移民搬迁县级配套3,956万元;环境保护支出1,000万元;汉江流域污染防治及综合整治经费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支出450万元;建制镇规划经费20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经费100万元);

4)用于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支出5,459万元,占3.1%

5)用于维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运转支出5,069万元,占2.9%,其中:全县三公经费预算1,192万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0.68%2013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相比下降17%

6)用于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支出1,921万元,占1.1%

7)用于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专项上解支出2,254万元,占1.3%

(三)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按照财政部《2014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规定,结合我县政府性基金征收实际情况,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3,605万元,其中: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2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收入14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5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400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2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5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500万元、地方育林基金收入50万元、地方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20万元。

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1,245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4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000万元(主要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经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育林基金安排的支出70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万元、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30万元。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相抵后,当年结余2,360万元。

四、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奋力完成2014年工作任

(一)以增收节支为抓手,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健全旬推进、月督查、季考核定点挂钩、定期协调等长效机制,稳步推进社会综合治税,加强全县各级协作、联动,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促进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增强对营改增等财税改革的主动性研判,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应对措施,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重大民生、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切实做好项目对接和信息联通,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的转移支付补助、项目资金扶持和优惠政策倾斜。三是严格厉行节约。坚持开源节流并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关于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务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支出增长,加强支出管理和绩效考核,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以服务发展为主线,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大产业扶持。积极落实各项财税扶持奖励政策,从政策导向上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重点税源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二是推进园区发展。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建设,吸引更多更大更好的税源项目落户园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效应,着力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全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扩产增效。三是支持三产发展。加大三大旅游景区建设投入,引领带动商贸流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商贸、农资流通体系建设,培育文化、旅游、健身等新兴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植构筑经济增长新板块四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多方筹集整合资金,支持省市县三级重点镇建设;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有限财力中挤出资金配套陕南移民搬迁、汉江河堤综合整治、保障性住房等重点建设项目,支持一江两岸规划修编、城区绿化亮化和文体活动场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民生财政建设。一是加大三农投入。切实做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加大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活动场所建设投入,足额落实离任村干部、计生中心户长、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二是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贫困学生救助机制,足额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筹集资金支持双高双普创建,努力办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三是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投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养老财政补助,加大对低保、五保、重残人员等社会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保障高龄老人、孤儿和失独家庭等社会福利政策支出;筹集资金兑现民办教师、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特殊群体养老工龄补贴,继续推动民生兜底政策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积极应对财税体制改革。密切关注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动向,力争在省市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过程中,保证县级应得利益,提高财政保障实力。二是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争取力度。针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方向,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最大限度争取新增转移支付补助。三是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公务卡、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按照省市财政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做好三公经费、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四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财政资金安排与绩效目标考核联动挂钩工作机制,加强对财政扶持项目的绩效评价,强化部门单位、企业用钱问效责任意识,力争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五是加大财政监督力度。重点加强财政惠农惠民资金监督检查和村级财务监管,有效预防和制止财政资金的违规使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转,着力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

尊敬的各位代表,2014年的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为我县加快实现创业腾飞、建设六个城固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稿件